權力:爭奪還是合作?
時間:2024-10-13 來源: 作者: 我要糾錯
權力爭奪無處不在
老季最近很郁悶。
為啥?這第一是為單位里的事兒。老季是負責軟件開發項目A的項目經理。這個項目其實是為用戶開發一款游戲,項目組成員包括一名游戲設計師、一名美工還有程序員。先由設計師根據客戶要求做一個方案,然后開發出一個測試版本。測試版出來后,客戶很不滿意,對此提出很多意見,認為創意不夠新穎,操作上也不人性化,要求修改。于是,項目組成員在如何修改的問題上陷入激烈爭論。設計師認為自己的方案是沒有問題的,關鍵是程序開發得不如人意,操作過程不流暢;程序員則認為游戲的邏輯設計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,使得程序開發不得不違背一些技術常規而令產品顯得生硬、不和諧。雙方爭論不休,最后程序員只好妥協,按設計師要求進行修改。第二個測試版提交之后,客戶覺得依然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,拒絕付款。這下老季覺得問題嚴重了。因為開發組的幾個成員各執一詞,爭論不休,事實上卻并不知道客戶的需求是什么。老季找到市場部的王經理,希望他派業務員小李去跟客戶溝通,拿出一個具體的修改意見來。過了好幾天,也沒得到客戶的反饋意見。老季急了,打電話給小李問他怎么回事。小李回答說,客戶很忙,沒時間。老季很生氣,覺得小李對這件事情不夠重視,敷衍了事,于是他專門跑去找小李,很嚴肅地跟他談了自己的要求,希望小李能親自上門拜訪客戶,收集反饋意見。老季在公司里是老領導了,大家都很敬畏他,小李自然也不敢怠慢,趕緊照辦。周末例會上,老季遇到王經理,正想跟他再說說項目修改的事情,沒想到王經理態度冷淡,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,對老季說:“哎呀季總啊,你們那個項目是不是做得太爛了,害得我的業務員老去客戶那挨訓,都耽誤我其他客戶的簽單了?!崩霞九隽酸斪?,心里很不是滋味,前幾天還說一定幫忙的,怎么今天突然變臉了呢,自己做錯什么啦?
工作上的事情已經夠心煩的了,更讓老季郁悶的是家里也不得安寧。按說妻子秀麗是標準的賢妻良母,一切都是為這個家著想,但她那個脾氣真讓人受不了。就拿看電視這件事來說吧,秀麗堅決反對孩子看電視,怕影響學習,還怕看壞了眼睛。尤其是吃飯時看電視,那是絕對不允許的,她說這樣會使孩子消化不良??墒抢霞揪陀X得妻子過于大驚小怪了,偶爾看個電視哪至于就會出現她說的那些不好的結果。再說因為這件事整天數落孩子,夫妻倆還經常為此鬧別扭,得不償失,差不多就得了。秀麗因此而對丈夫很有意見,認為他沒有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,不配合自己教育孩子,總跟她對著干!老季覺著女人怎么那么麻煩呢。
無論在工作中和家庭里,還是日常的人際交往,總有一些事情讓人不解。有時候人們不知道為了什么原因而爭論不休、沖突不斷,誰都不愿意妥協。出現這種情況,我們就需要思考在人際沖突的背后,爭論雙方是否存在著權力爭奪。
發生人際沖突的原因,可以是某一件具體的事情,也可以是雙方關系的不協調。而這種不協調常常源自雙方權力的不平衡,強勢的一方想要控制一切,弱勢的一方則想盡辦法找機會反擊,如此一來,矛盾和沖突自然就延綿不絕了。在老季領導的軟件開發項目小組里,設計師是權力的主要掌控者,經常發號施令,獨斷專行,其他人被剝奪了發言權和決策權,當然就會有不滿情緒。當問題發生時,爭執就不僅僅是出于解決問題的需要,也成為不滿情緒的一種發泄途徑。同樣,老季需要市場部的銷售人員幫忙協調客戶關系,因過于心急而直接命令業務人員照他的要求去執行,令市場部王經理的領導權受到威脅,難怪王經理給他臉色看。而在家里,老季和孩子顯然都屬于“被壓迫者”,妻子秀麗是家庭的統治者。什么都得聽妻子的指揮,就連看電視這樣的小事也要她說了算,可以想象家里的經濟開支、孩子學習還有其它很多事情都是秀麗一人做主的。作為丈夫和父親,老季也需要對家庭事務有發言權和決策權,但是又不能跟妻子直接發生沖突,于是潛意識中就通過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與妻子爭奪控制權,即使妻子的意見是對的,他也不愿意聽從。秀麗說丈夫成心跟她對著干,事實上已經感覺到了夫妻關系中的對立情緒,只是她不明白這種對立正是自己一手造成的。
下一頁:控制的需要${FDPageBreak}
控制的需要
之所以存在無處不在的權力爭奪,是因為人人都需要心理上的安全感,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對個體生存環境的控制權。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身邊相關的事情(包括工作、家庭和人際交往等)喪失了控制能力,他就會感到焦慮。因為不能控制意味著不利的結果萬一出現,自己既不可能預知又不知道如何應付。這種焦慮情緒會驅使個體尋找機會去爭取獲得控制權,在行為上就表現為權力的爭奪,有時是發言權,有時是決策權,或者是對他人的支配權。在工作單位里最忌諱越權管理,因為這么做就是侵犯了他人在本部門內的領導權。家庭矛盾的起因并不都是原則性的大事,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爭來爭去,實質上爭奪的是對家庭事務的控制權。比如丈夫不滿妻子在家里的專制,公婆不能容忍兒媳不把他們放在眼里等。其實,真要平心靜氣地坐下來解決問題,有什么事情不能協商呢!
人際關系中的權力爭奪可能導致不良后果:
1.內部競爭。造成內部競爭(內耗),影響工作的順利進行;
2.關系惡化。
3.不正確的決策和行為。權力爭奪的焦點大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主權地位,而不是完全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的,因此我們往往會不顧事實一味堅持自己的主張,哪怕自己心里明白這么做并不正確。比如,父母干涉子女的婚事,子女就偏要找個父母不喜歡的,其結果是以犧牲自己的終身幸福為代價……
4.弱勢方的“被動攻擊”。人際關系中如果雙方權力差異過于懸殊,一方占有絕對強勢,表面上看另一方會放棄斗爭,乖乖地服從,其實他內心可能依然涌動著反抗情緒。既然一切都由統治一方說了算,那么服從方可能就不愿意付出努力了,而是敷衍了事、消極怠工,有時甚至還會弄出一些莫名其妙的“錯誤”來,令統治者大為惱火。這種情況在家庭里最為常見。父母對于孩子而言通常是占絕對強勢的,處于父母專制下的孩子平時總是唯唯諾諾的,好像很聽話的樣子,可他們經常會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,比如考試忘記帶筆,不知怎么搞壞了家里的貴重物品等等。這些行為通常連犯錯者自己都不明白是什么原因,其實,被壓抑的憤怒總會通過各種途徑得以“表達”,其目的就是為了激怒“統治者”。
競爭還是合作
如何避免因權力爭奪而影響人際關系,令權力爭奪變為協商合作的要點,說出來大家都很明白,看起來也不復雜,但做起來卻不那么輕而易舉,你能做到嗎?
要點一:平等。即使你擁有更高的權力、地位、金錢、智力、能力,也不意味著可以理所當然地命令和統治別人;
要點二:尊重。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,這讓他感覺自己是個“人”,并因此愿意努力像一個“人”那樣去生活。沒有自尊的人又哪來理性的思考、責任感和合作精神?
要點三:信任。消除敵意和對抗需要彼此信任,而建立信任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放下戒備、坦誠相待,秘訣是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、放棄控制他人的意圖;
要點四:溝通。所有美好正確的意愿都需要溝通才能被人理解和接納,良好的溝通能力必不可少;
要點五:合作。想大家互相合作,自己首先得拿出行動來!
標簽: